蛋黃磷脂酰甘油,顧名思義,是一種來源于蛋黃的PG,所以,它的脂肪酸是天然的,這很難通過全合成的方法得到與自然存在完全一致的產品。因此,生物合成是較好的選擇。使用蛋黃卵磷脂(提取)為原料,使用磷脂酶D轉化,可以批量得到與天然成分非常接近的蛋黃磷脂酰甘油。
理論上,磷脂酰甘油有三種獲取的途徑:一,天然產物中提取;二,全合成;三,生物合成。
一、提取。生物體中天然存在著磷脂酰甘油(PC),是一種生理活性物質,但是含量都非常低,占總磷脂量的不足1%。所以通過提取的方式獲得天然磷脂酰甘油難度和成本都是很高的。
二、化學合成。采用化工原料全合成磷脂已經得到了大范圍的產業化應用,可以得到純度很高的磷脂,一般用于磷脂單體的獲得。
三、生物合成。雖然磷脂酰甘油(PG)的生物存量很少,難以提取,但是磷脂酰膽堿(PC)的生物蘊藏非常豐富,可以大量獲得。比如蛋黃卵磷脂,大豆卵磷脂,市面上很容易買到純度很高的產品。利用磷脂酶D的催化,通過頭基交換,可以將磷脂酰膽堿PC轉化為磷脂酰甘油PG。
磷脂酰甘油(PG)是一種存在于肺表面活性劑中的磷脂,其基本結構為L-甘油-3-磷酸骨架,1位及2位上與飽和或不飽和脂肪酸以酯鍵相連,甘油與磷酸形成單酯。它是表面活性劑的先驅物質,在新生兒羊膜流體中的存在量(>0.3)是胎兒肺成熟度的表征。
肺泡表面區域存在約98%的I型細胞和2%的II型細胞,后者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質。表面活性物質一經分泌出來,必須馬上在I型細胞表面分布開來,磷脂酰甘油被認為是此傳播過程的重要物質。在早產兒的表面活性物質不足中,大部分都與缺乏磷脂酰甘油相關,盡管它在肺表面活性磷脂中僅占了不足5%的比例。
在藥用輔料領域,PG的應用雖不如磷脂酰膽堿(PC)應用廣泛,但由于其獨特的結構和理化性質,在一些關鍵制劑的開發中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,其中,最為卓越的代表即是2014年1月富士制藥上市的2年保質期前列地爾注射液。正是由于在原有處方中,用蛋黃磷脂酰甘油(EPG)更換掉油酸,成功實現將前列地爾注射液的保質期由1年提高到2年,引發行業變革!
艾韋特已經經日本精細化工授權,在中國展開EPG的注冊工作,相信在不久的將來,國產2年保質期的前列地爾注射液也將很快上上市。
官網:www.avt-cn.com
聯系人:余經理
聯系電話:13916637505
微信公眾號:AVT-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