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棕櫚油未回到低位振蕩區域內,則重心有望上移
因階段性利多消化,近期,棕櫚油上探至5200元/噸附近后,開始出現顯著回調走勢。但是油脂市場整體已經漸有見底之勢,經過調整后,若棕櫚油不回到低位振蕩區,則重心有望振蕩上移。
厄爾尼諾發生的概率提升
厄爾尼諾發生的概率再度提高,美日澳等國紛紛宣布厄爾尼諾形成。美國政府氣象預報機構預計,今夏北半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幾率為90%,高于上個月預估的70%。氣候預測中心在5月月度報告中表示,超過80%的幾率顯示厄爾尼諾現象將貫穿2015年。5月12日,澳大利亞氣象局自2010年以來首次宣告厄爾尼諾出現,目前太平洋處于厄爾尼諾現象的早期階段,厄爾尼諾現象料在未來數月持續。
歷史上,在厄爾尼諾發生時期,馬來西亞棕櫚油出現了小幅減產或產量增速明顯放緩的現象,因此對于棕櫚油價格將形成明顯提振。不過,一般厄爾尼諾現象的發展可能會有滯后的實際影響。由于棕櫚油開花結果壓榨的長周期,干旱對棕櫚油單產的影響一般滯后半年左右。如果后期厄爾尼諾至少持續至秋季,并且強度達到中等及以上,那么對于遠期棕櫚油價格上漲將會有實質性地提振。
后期需要天氣炒作減壓
從實際產出情況來看,氣候變化的影響在當前并沒有得到反映。馬來西亞棕櫚油已經在3月結束了季節性減產周期,進入持續的單產反彈期,在新公布的4月產銷數據中,單產恢復迅速,產量增長甚至超出市場預期,達到169萬噸,較上月增產13%,并高于近年同期水平。
而最大的棕櫚油出產國印尼供應情況也顯示良好,因之前天氣正常,降雨良好,印尼4月棕櫚油產量相比3月增加8.3%,至260萬噸,這將是2012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準。
近期出口情況保持良好,因穆斯林齋月自6月中旬開始,巴基斯坦等買家重新補充庫存以滿足齋月和開齋節期間大增的需求,印尼、馬來西亞出口在5月均呈現顯著增長。
最新公布的USDA種植面積報告則繼續顯示豆類充足供應將在新年度里進一步延續,長期來看,這將成為抑制油脂反彈力度的重要制約因素。后期需要天氣炒作減壓。
國內市場庫存壓力較小
當前港口棕櫚油庫存已降至40萬噸附近,整體壓力很小。棕櫚油進口量在一季度創下95.5萬噸的多年季度低點之后,進口效益轉好正在促進進口棕櫚油到港進度加快。其中4―5月到港量合計有望達到90萬噸,二季度到港總量預計將超過130萬噸,環比明顯增長,并達到甚至超過去年同期的129萬噸。
隨著氣溫進一步升高,在當前豆油、棕櫚油價差相對較大的情況下,棕櫚油消費將繼續呈現季節性增長,預計后期港口棕櫚油庫存不會明顯增長。與此相對,由于二季度大豆大量到港,且壓榨利潤可觀,豆油供應將呈現顯著增長,豆油商業庫存可能面臨企穩回升,這為國內整體供應帶來一定壓力。不過,從對比變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,豆油、棕櫚油價差季節性縮減機會已經從上周開始顯現。
綜合上述,棕櫚油只要不回到4月中旬以前的低位振蕩區域內,則整體重心仍將振蕩上移,不必過度看空。階段題材下,棕櫚油偏強于豆油將進一步延續。
機構來源:方正中期